2015年,学院根据学校工作部署,扎实贯彻执行各项具体工作要求,围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学院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等重点工作,坚持师生为本,服务中心工作,以评促建、评建结合,认真梳理学院“十二五”以来的工作,总结学院办学经验,分析学院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困难、问题,提出学院未来在教育改革、人才队伍、制度建设、管理服务、作风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目标任务,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成绩和进展。
一、人才培养
1.加强教学计划执行,体现细致周到工作作风
面向学院5个专业以及食品科技学院等其他9个学院21个相关专业编制课程教学计划,全年共组织完成132门课程、383个课堂、1867名本科生等各类理论、实践教学和实习任务。完成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1682人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912人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普通话考试等各类考试总计311人次的各项本科生报名及信息核对工作;全年组织安排期中、期末、结业考试累计156门,派出监考人员达812人次。在教师总量不足,外派教师外语培训、出国研修等培养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通过大量反复、细心、细致、耐心的沟通和组织协调,保证了教学计划的严格执行和教学秩序的稳定。
2.强化培养过程管理,突出严格规范工作要求
严格要求,严抓学风、考风建设。通过考前师生动员、明确纪律“高压线”,考中加强监控,考后加强分析等措施,在全年两学期的考场评估中均获考场评估二等奖。在组织2015届451名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中期检查、答辩分组及二次答辩等环节,严格要求,严格程序,严格标准,采取两级审议选题,印制统一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记录本,组织毕业设计师生交流会,加强教师指导过程的检查等措施,强化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管理。23名学生因为毕业设计质量问题进行二次答辩,4名学生因达不到毕业答辩要求不能按期毕业。获本科毕业设计创新奖6项,推荐上报省优秀论文12项。
3.打造丰富“第二课堂”,整合培养目标实现路径
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教师资源,确立多途径、多方式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合一目标,建设各类学生课外学习交流教育平台。建立电子设计电赛、机械制作技能大赛、机械制图竞赛、自动化专业实践技能竞赛5项专业核心技能竞赛机制。加强对学生专业发展兴趣培养的导学工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一对一”辅导。打造以“沟通”、“创新”、“导学”为主题的“梦想空间”、“锐工大讲堂”师生品牌交流互动平台。组织校内外专家、知名校友、文化学者多人来院开展学术报告、现场解答热点话题等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提升成长信心。认真组织学院“暑期学校”全英文课程,师生共同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国家或行业学科竞赛为抓手,全方位整合资源,为学生参加竞赛提供师资指导、实验场地、设备、资金,学院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成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亮点和特色。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获“优秀学术论文”、“最佳创意项目”、“我最喜爱的项目”等4项大奖,创历史最好成绩,奖项数量居全国农林类院校及湖北省高校之首。在首届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了国家二等奖2项,省二等奖4项,省三等奖4项,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积极组织SRF、国创项目累计71项,促进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氛围的形成。
4.抓好教育思想讨论,明确创新方法时代背景
以扎实抓好学校四年一次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推进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法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广泛动员学院职工积极参与,精心制定方案指导活动开展,精心选编学习材料引导学习研究,精心组织活动传导新理念、新方法。结合期中教学检查工作,以师生讨论会,思考与实践交流会、教研项目申报、推荐研究论文选编等方式,开展各种类型教学研讨活动多达80余次,进一步引导了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主动思考和不断实践。完成了新一轮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申报,在研项目中期检查、结题等工作,提出省级教改项目申请共计7项,9项校级教改PPT9项,完成2项结题验收工作。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牵引,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方法创新,建立“卓越论坛”机制,开辟学子演讲表达平台,探索育人方法创新,加强师生知识学习共同体建设,引导思维碰撞,提高表达能力,加强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5.围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促进教学工作评建结合
围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范围及要素的丰富内涵,明确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的目标。组织各专业负责人重新审视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实践,厘清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建设内涵、实现培养目标路径与方式、质量保障措施,从多个方面厘清持续改进的方向和任务。组织开展撰写自评报告、填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地毯式”清理规范试卷、毕业论文、教学记录等教学档案,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的迎接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的基础性工作。学院各专业负责人和部分教师、管理人员加班加点按时完成各项任务,表现出较高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加强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七校联合办学、国(境)外校际交流生、学生转专业、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在巩固已有的十堰东风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之余,还进一步新增了“丹传”等校外实习基地。深入推进课程与教材和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获批创新性实验项目3项。加强实践课程教材建设,做好“双百案例”课程汇编整理与编印工作,完成2门“百门精品实践课程”的结题中期检查,新获批了5项“百门精品实践课程”。
6.优化研究生培养环节,强化指导教师第一责任
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在2015年首次突破100人,规模扩张给研究生教育管理和培养质量提出新挑战、新要求。在研究生课程教学、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培养环节在学院制定工作程序与规范标准同时,明确并强化导师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角色与职责。在加强学院统一的学术诚信及学术道德外,更加注重导师日常在学术诚信、学术道德教育和师生学术共同体建设监督和指导。利用研究生新入学、年度学术论坛、课题开题、中期检查、毕业论文抽检和学术论文署名发表等各个培养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诚信教育。师生共享共建学术共同体逐步形成机制,各二级学科平台经常性结合研究生培养计划,开展师生科学研究进展报告交流会。加强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管理,完善研究生奖学金等多项奖励办法,采取措施加强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宣传动员,主动赴华南农大九所高校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鼓励优秀硕士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学院研究生生源质量较之前几年有较大改善。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质量得到较好保证,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和获批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
二、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1.树立学科“特色、协调、服务”发展理念,突出顶层设计
以特色发展提升学科声誉,以协调发展夯实学科基础,以服务发展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学院编制学院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过程中,总结学院办学历史,深入理解学科发展内涵,逐步形成的共识。学院以组织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契机,建立规划编制专班,认真组织学院骨干教师反复研讨,进一步深入比较分析农业工程、机械工程及相关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学院事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深刻认识学院事业发展特别是学科建设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着力点,为加快提升学院事业发展水平,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增强了学院学科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紧迫性,为下一步学院学科建设分解任务、汇聚力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为使规划更加体现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特别邀请组织了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等七名国内知名专家对“十三五”规划进行论证,使学院“十三五”规划更加注重国家、区域及行业战略需求,更加体现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学科特色立院的发展理念,更加重视学科发展机制建设,更加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作用,更加注重学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2.广泛争取学科资源,谋求资源统筹
利用聘请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为我校教授,组织开展学院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条件建设研讨;学校“十二五”欧洲杯投注官方网站事业发展规划总结检查;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点自我评估;邓秀新校长来学院组织调研等各种时机和工作场合,充分反映学院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争取学校加大投入。组织“优势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湖北省工程实验室的申报、答辩,并获批立项建设,召开了建设启动会。与东风-井关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多次商谈,寻求共建东风-华农现代农机装备研发中心,争取社会资本,扩大办学资源。组织完善学院现代农业工程学科支撑平台体系建设规划及方案,拟建设农业物料及机器性能检测、农机装备设计与试制、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机械设计与农业机器人等分中心。
3.密切产学研政机构联系,推动深度融合
积极搭建与行业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承担了湖北省农业厅关于湖北省农机化“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开展了多次专家论证会。推进湖北省农业工程学会的建设,新成立湖北省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机构1个。推进校所联合,积极组织与武汉市农机化研究所科技人员的对接并开展合作交流。搭建工作交流平台,承办了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暨湖北省机械学院院长联谊会。组织承担来自农业部农机化司和国内3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的国家“十三五”农机化重大技术问题座谈会。参加科技部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在郑州宇通客车制造有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基地。
4.加强科研工作组织,彰显能力提升
学院在罗锡文院士的指导下,对科研方向进行了进一步凝炼,结合原有研究基础和行业发展需要,确定了粮油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水果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农产品无损检测和加工技术与装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健康养殖技术与装备等五个重点发展方向,争取到学校对农产品无损检测和加工技术与装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健康养殖技术与装备等三个研究方向扶持,每个方向投入150万元,开展条件建设与项目研究。学院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获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创学院年度获批科研经费的新高。取得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发表EI收录论文36篇、获批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49项的科研产出。
三、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人才引进,解决突出问题
学院始终把教师人才工作作为年度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针对新教师补充来源数量不足、结构比较单一的困难,在学校政策措施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主动出击,积极加强联系先后引进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7所高校12名博士,完成学院2015年人才引进目标任务,扩充了师资队伍,促进了学院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
2.严格规范细致,做好职称评审
根据学校年度职务(职称)评聘工作要求,学院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实行条件、程序、材料、结果全程公开,主动接受职工监督,认真开展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同时,积极向学校反映学科特点及教师晋升中的困难,争取学校相关支持。学院新增教授1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1人,新增学术和专硕指导教师8人,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职称结构。
3.重视职业发展,加强外派培养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在学校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学院尽最大努力克服教师人手少,落实教学计划与教师培养之间的突出矛盾,加强教师外派培养。选送多名教师到四川外国语大学进行外语培训,提高国际交流能力。鼓励并支持7名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访学交流,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4.加强学习共同体建设,促进以老带新
结合学校的推进教育部“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完善教师传帮带协作机制”教师发展示范项目,进一步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继续实施“名师讲坛”、“名师示范课”,组织第十二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组织立项第二批PPT美化与应用专项,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启动跨学科体验式实践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学科教师间对话,促进教师拓展学科知识结构。推动课程组的建设和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在教学任务完成等工作中吸纳课程组长参与,支持课程组长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课程组的作用,在引导组织加强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方面发挥以老带新作用。
5.扩大院内外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
组织教师参加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亚洲精准农业会议和相关专业委员会120余人次;聘请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陈学庚院士、谭建荣院士等十几名国内著名学者来学院学术交流或讲学。积极举荐教师校外相关学会兼职30人次。先后组织教师赴相关高校进行考察交流23人次,支持教师参加力学、电子学、机械设计、农业机械学等课程相关的教学研讨会议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慕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相关会议计16人次,有效拓展教师及相关人员的学术和管理视野。各二级学科平台,结合研究生教育培养,全年举行多次内部学术交流活动,形成师生学术共同体活动常态化良好学术氛围。
四、学生管理与服务
1.加强日常管理,保障学生安全
学院严格日常管理,强调预防和教育并重。坚持周报,确保及时知晓学生动态;加强安全教育,党委副书记、辅导员深入学生寝室开展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完善信息员制度,构建以学生信息员、学生骨干、学生党员、班主任、辅导员、党委副书记等组成的多层次立体化学生信息反馈网络,确保信息及时、准确、有效。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以寝室、班级、楼栋为主体进行网格化管理,防范安全风险,增强应急事件处理能力,提高学生安全保障水平。
2.塑造服务品牌,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组建14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结合学院特色,以“科技兴农”为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学院对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地”和屈家岭黄桃基地两处进行了实践基地挂牌。学院实践团队曾获得新浪网、荆楚网等几十家全国或区域性主流媒体的宣传。学院被学校评为“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全力打造“锐工”志愿服务品牌,多次组织开展“携手家教”“爱心回收”“爱洒果园”“献血志愿者”“走进夕阳红敬老院”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党员骨干全方位开展入学导学教育的“工学列车”迎新品牌。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向操场,立足学院特色,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2015年,学院组织了“新生杯”、“工学杯”“毕业生杯”等多项篮球和足球赛事。开展了“新生才艺展”“新生班服设计大赛”“最美团生会”等集体性活动,举办了“毕业生晚会”“前进乌托邦元旦晚会”等文艺性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主办的各类体育赛事和文艺活动。先后获得“五月的花海”合唱比赛二等奖、心理情景剧大赛三等奖、第五十四届校运会男子团第四名以及“体育道德风尚奖”“校新生杯”篮球赛冠军、校羽毛球赛男单第一、第二和团体第三等成绩和荣誉。
3.完善工作机制,奖助学金评选公开透明。
高度重视学生奖学金评选公开、透明,促进公平、公正,发挥先进典型榜样示范作用,修改完善评选办法,共评出15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48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人获得黄奕聪奖学金,获得国家助学金的本科生共473人,获得阳光助学金的本科生5人。
4.加强困难学生帮扶,解决学生实际困难
学院严格贫困认定程序,做好新生入学“绿色入学通道”办理和在校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健全心理档案,做好日常管理,建立四级关注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定期开展访谈,关爱学生心理健康,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加强与学生家长密切沟通。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本科生共93人,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本科生共8人。新办理贷款本科生总人数为101人。建立了680人的贫困学生挡案。发放冬季公寓化用品30套,冬季寒衣17件,路费补助60人,覆盖人次90人。配合学校进行电费补助的发放,涉及本科生约1871人。
5.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就业服务能力
充分发掘实践教学潜力,以工科实习基地为主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专业实习为载体,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技术运用、发展、研发状况,增强实践意识;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切入点,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依托机械设计实验室等实践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赛事为抓手,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比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开展科技文化节,扩充实践场地,鼓励科技带动创业。继续推进就业“三个一”工作机制,深化就业“五同”模式,发挥班主任指导作用,选任优秀学生骨干担任班级就业委员。学院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本年度学院一次性就业率为97.03%,学院获得“就业工作先进集体”,1人获得“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六、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党组织建设规范化
按照学校党委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办法要求,学院党委明确职责任务,履行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方案的工作任务,找准基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和制度规范,加强思想引导,强化组织建设,发挥组织功能,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在学院工作中的凝心聚力、服务师生、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能力。组织院党政班子成员和各党支部委员认真学习《中共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学院党委工作条例》《中共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党支部工作条例》两个学校党建工作基础性文件,修订出台了欧洲杯投注官方网站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规范要求,促进学院党建工作日常运行做到工作有计划,活动有记录,专题有总结,经费有保障。
2.强化指导督促,提高党组织工作凝聚力
认真落实学校党委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工作方案,按学期分别制定党建工作行动计划,明确工作开展的内容任务、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加强对支部党员参加组织活动考勤,规范工作记录。通过定期编辑学习资料,申报支部活动立项、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集体学习、开展教学、实验技能观摩等多种活动将基层党建工作每一项任务和工作内容分解到月,按月进行督促、检查,并召开各支部行动计划启动会。下半年学院党委召开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专项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将学院各支部的理论学习、组织建设、“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访两创”创文明寝室、支部立项活动开展、开好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大学生党总支和分党校建设等各项工作统筹协调,强化落实、加强督促。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及委员日常培训工作。完善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各党支部特别是学生党支部按制度规范,制订年度党员发展计划,抓好发展党员各环节工作,分类开展了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教育、预备党员和党员教育工作。通过党委书记、副书记在入党积极分子、师生党员中讲授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三严三实”等专题党课,召开基层支部书记工作会议等形式,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骨干。共有296人在学院分党校培训班结业,发展党员114人。
3.抓好主题活动,提升党组织思想引领力
编印高校党建工作文件制度、“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提升方案行动计划等五期电子文本学习材料发送每一党员指导党员加强学习。组织师生观看“中国梦、国家梦、人民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及时代意义”;“八项规定落实的难点在执行”;“高校执行八项规定的问题”教育部干部培训网络学院专家视频报告,同时,通过各教工支部购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支部基本知识问答、“中国制造2025”等书籍以及编制有关学习资料电子版发送每一名党员等形式加深师生对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大产业政策等重点内容、热点问题的知晓和理解。以湖北省党风廉政宣传月活动;“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以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新修订的“准则、条例”专题学习会等内容为主题,抓好党纪党规教育。结合新生入学、新教师授课、本课教学审核评估等工作,安排学院党政领导、骨干教师深入课堂、学生宿舍与新教师及学生访谈,广泛开展“两访两创”活动,了解教学运行情况、学生学习效果,收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解决现实问题。在支部立项活动的计划实施中,各师生支部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与教学科研、志愿服务工作紧密结合的主题活动。机械系党支部组织开展承担机械专业公共基础课教师座谈会,就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选题开展咨询交流;农业工程系党支部组织党员到武汉农机研究院走访座谈,就开展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等内容,协商校院共建共促;机电系党支部举办赴国外访学教师报告会,介绍国外教师团队学术氛围、研究领域目标、研究方法及成果转化案例,促进教师学术共同体成长。大学生党总支以支部立项活动为抓手,组织成立“党员580”服务队,谐音为“党员我帮您”广泛开展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4.抓好制度执行,规范落实“两个责任”
学院党委充分认识到加强制度规范的执行力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重要保证。按照《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了学院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明确班子的集体责任和班子成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具体责任。明确了班子成员廉政风险防控具体工作任务。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学院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与学院其它各项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与学院内设机构负责人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对涉及科研经费、项目申报、人才评价、物质采购、学生评奖、评优等廉政风险较高的工作,进一步完善程序和评价办法。开好学院班子每周1次党政联席会议,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重要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并做到具体事项及时沟通,专项工作方案先行,重点工作深入研究。督促班子每一名成员认真学习中央和学校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和纪律规范,自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遵守廉洁自律各项纪律要求。落实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廉政谈话工作。坚持实施学院党务、政务公开,规范事务公开内容及方式,凡是政策性强、涉及师生切身利益及学院发展中的重要事项,一律通过学院网站、公告栏、会议等形式予以全程公示和通报,接受师生监督。
5.加强对学院工会领导,提高内部治理水平
学院高度重视院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发展、项目评审、队伍评价方面的职能发挥,制定了《欧洲杯投注官方网站学术委员会章程》,在学院各项重要事项方面充分听取院学术委员会成员的意见和建设。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开好年度学院教代会。院工会积极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组织教工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取得了总分排名第二的历史新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植科杯”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庆“三八妇女节”游艺活动等;院工会以关心服务教职工为宗旨,积极帮助解决教职工的实际困难。上门看望生病、生小孩在职和退休职工15余次,走访离退休教师7家,周到细致处理因病英年早逝的青年教师汲文峰一系列后事。学院办公室加强党政发文收、阅、整理的规范性管理,组织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南湖新闻网发稿率有较大增加。全方位协助院领导做好人才引进各项服务工作,增强新进职工对学院的认同感。积极协助院领导、工会关心学院退休职工,尊重他们为学院发展所做的贡献,开展定期交流、定期走访退休职工工作。大力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工作,初步提炼了学院“严谨精工、精勤育人”的学院文化核心精神,完成学院文化墙的设计与制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学院办学以来形成的工程文化,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和环境。
学院在工作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缺乏有效机制,成员未能很好融合;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还缺少有效激励机制;一些工作开展存在不严不实问题,重形式、轻实效;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院工作机制创新完善,存在着动力不足。
欧洲杯投注官方网站
2016年1月6日